熱線:021-5605683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5605683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摘要
采用飛秒激光直寫技術在預涂覆廉價銅離子涂層的柔性基體上通過激光還原得到納米銅顆粒并原位連接形成導電結構,成功制得了具有優(yōu)良導電性能的銅微電極。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及掃描速率對微電極形貌結構、導電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不損傷基體的條件下,隨著輻照激光能量密度增大,銅微電極的導電性能明顯提高;當激光功率為1210 mW、掃描速度為1 mm/s時,所制備的微電極的成分主要為銅,導電性能較好,方阻達到2.74Ω·sq-1.該研究為發(fā)展低成本、高效率的柔性電極制造提供了一種新技術,并拓寬了納米銅材料在電子行業(yè)的應用范圍。
1引言
柔性電子器件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子器件,相較于傳統(tǒng)的電子器件具有柔性化、成本低廉的優(yōu)勢,在信息電子、能源儲存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貴金屬納米材料因兼具良好的電學性能和力學性能而成為柔性電極的潛在應用材料。此外,銅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和優(yōu)良的導電、導熱性能而受到廣泛關注,但不穩(wěn)定、易氧化的缺點制約了其在電子器件中的進一步應用。研究銅顆粒連接和導電機理對于從新角度設計銅油墨和柔性電極的制造工藝就顯得尤為重要。
激光直寫技術兼具直寫技術和激光加工技術的優(yōu)點,較光刻技術、絲網印刷、噴墨打印等傳統(tǒng)加工技術而言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加工精度高的優(yōu)點,在柔性電子器件的制造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飛秒激光相較于其他光源,具有脈沖持續(xù)時間超短、平均功率低但峰值功率大的特點,在制備金屬微納結構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飛秒激光聚焦可使激光只在焦點附近極小的區(qū)域內達到多光子吸收閾值,并且其在與材料作用時,非線性效應占主導,熱作用非常小?;诖耍捎蔑w秒激光可在盡量不產生熱影響區(qū)的情況下,在柔性基體上實現微結構的便捷、可選區(qū)精細加工。Arakane等采用飛秒激光誘導還原氧化銅納米顆粒成功制備了富銅微結構,并通過激光直寫技術實現了圖案化加工。Bai等直接用半導體激光還原銅離子薄膜,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上得到了測量手指彎曲的銅微電極。Fan等通過調控飛秒激光脈沖能量、脈沖輸入數及脈沖輸入方式等在銅表面制備出了不同形貌的微結構。Liu等通過調控飛秒激光的掃描速度及掃描間隔,在銅基板表面制備得到了一系列具有結構色及超疏水性的多功能表面。Cheng等報道了飛秒激光脈沖燒結銅納米顆粒的理論和實驗結果。可見,采用飛秒激光對銅離子進行還原得到富銅顆粒后,可通過對激光參數的調節(jié)實現顆粒間的連接,獲得良好的導電性。然而,目前關于飛秒激光輻照下銅的還原機理以及激光參數對銅微電極導電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等還未明晰。
本文采用飛秒激光對預置于柔性基體上的銅離子涂層進行激光直寫,通過原位還原并燒結連接得到網絡狀金屬銅,完成了導電結構的一步制造。研究了激光參數對所形成的銅微電極的物相成分、形貌結構及導電性能的影響。
2實驗部分
2.1原料及試劑
實驗所需溶液由三水硝酸銅【Cu(NO3)23H2O]、聚乙烯吡咯皖酮(PVP)、聚乙二醇(PEG)構成。所用化學藥品均為分析純,全部購買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2.2儀器設備
所用激光器為藍寶石固體飛秒激光器(Coherent,美國),其輸出激光的波長為800nm,重復頻率為1kHz,脈寬為50fs;采用光學顯微鏡【OM,CarlZeiss(AxioScope.A1),德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MerlinCompact,德國)觀察結構的形貌;通過X射線衍射分析儀(XRD,RigakuD/max,日本)表征結構的成分,XRD的測試條件為銅靶,電壓為20kV,電流為200mA,掃描速度為8(°)/min,掃描范圍為30°——80°;通過數字源表(Keithley,2400,美國)測量所得結構的電學性能。
2.3實驗原理及步驟
本實驗所用原料為PEG、PVP及Cu(N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