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樣品分析與數(shù)據(jù)處理


每個采樣點還分別采集沉積物柱狀樣,當天運回實驗室。在20℃室溫下,使用丹麥的微電極系統(tǒng)(Unisense A/S,Arbus,丹麥)對沉積物~水界面O2、H2S、氧化還原電位(Eh)、pH進行測定,垂向測量間隔為500μm.總氮(TN)濃度采用堿性過硫酸鉀消解法測定;總有機碳(TOC)濃度采用總有機碳分析儀測定(Multi N/C 3100,德國Jena公司),準確稱取0.05 g冷凍干燥后的沉積物樣品至燃燒舟中,用0.5 mol/L的HCl浸潤樣品酸化,并置于烘箱中60℃干燥8 h以上,上機測試。葉綠素a和脫鎂葉綠素含量使用丙酮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含水率和燒失量分別按GB 7172-1987和GB 7876-1987測定。蛋白質(PRT)含量用改進的Lowry法測定,稱取0.25 g冷凍干燥后的沉積物樣品于10 ml離心管中,加入6 ml的0.1 mol/L的NaOH溶液,置于搖床在60℃下提取2 h后,冷卻至室溫后在3000轉/min離心10 min,在10 ml離心管中先加入1 ml蛋白質提取物,再加入5 ml堿性銅溶液,混勻靜置10 min后加入0.5 ml的1 mol/L福林酚試劑立即搖勻,靜置30 min使反應完全,于750 nm測定吸光度;總糖(CHO)用苯酚~硫酸法測定,稱取0.5 g冷凍干燥后的沉積物樣品于50 ml離心管中,加入20 ml高純水,超聲混合均勻,取2 ml上述混合樣品,加入2 ml苯酚溶液和10 ml濃硫酸,立即混合均勻,4000——5000轉/min離心30 min,于485 nm測定吸光度;總脂(LIP)用甲醇~氯仿法測定,稱取0.25 g冷凍干燥后的沉積物樣品至50 ml離心管中,加入20 ml混合液(pH=7.4磷酸鹽緩沖液:氯仿:甲醇=0.8:1:2)后用渦旋振蕩器混勻,置于暗處靜置2 h后,以5000轉/min離心10 min,將上清液轉移至試管中,向上清液中加入5.26 ml氯仿、5.26 ml磷酸鹽緩沖液,靜置過夜使其分層,用移液器吸取2 ml下層萃取液至25 ml比色管中,用氮氣在50℃下吹干。氮氣吹干后加4 ml濃硫酸,在電熱板中200℃加熱15 min,然后加入6 ml蒸餾水,搖勻,冰浴10 min后,于375 nm測定吸光度值。每個樣品設置3個重復,用于計算平均值及標準偏差。


利用Excel和Origin 9.0軟件對實驗各類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作圖;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2結果與討論


2.1沉積物理化特性的垂向變化特征


藻型湖區(qū)沉積物~水界面處DO、pH和Eh在垂向剖面上呈現(xiàn)出隨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趨勢,空間上存在明顯的異質性,湖濱帶(L1和L2)沉積物~水界面DO、pH和Eh顯著低于開敞湖區(qū)(C1和C2,P<0.01)。水體中DO的垂向分布比較穩(wěn)定,湖濱帶和開敞湖區(qū)水體DO的均值分別為115.7±3.5和150.8±3.4μmol/L,DO的滲透深度分別為2.3±0.4和3.3±0.4 mm,在深度3.5 mm以下DO濃度降低至零,且保持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圖2a)。不同監(jiān)測點位沉積物pH值也存在明顯差異,整體呈現(xiàn)隨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趨勢,開敞湖區(qū)沉積物整體以堿性條件為主,而湖濱帶的沉積物隨著深度的增加,由堿性逐漸向酸性條件轉變(圖2b)。沉積物~水界面Eh的垂向分布規(guī)律與DO類似,開敞湖區(qū)沉積物Eh大于350 mV(圖2c),而湖濱帶有大量藻源性有機碎屑作為還原性物質加入后,使得Eh不斷降低,這與Ding等研究結果較為一致。由于藻類的暴發(fā)、聚積和腐解過程,往往是在水柱和沉積物表層發(fā)生的,當大量的藻類殘體沉降到沉積物表層后,將會發(fā)生沉積物~水界面生物地球化學過程。首先藻類的大量聚積沉降會影響沉積物~水界面的氧化還原環(huán)境,沉積物本身就存在化學好氧和微生物好氧作用,當藻類碎屑殘體沉降到沉積物表層后,沉積物~水界面氧的消耗作用加快。因此,當藻類碎屑殘體消耗溶氧后,隨著深度增加沉積物中DO和Eh就呈現(xiàn)下降趨勢,形成厭氧強還原的狀態(tài)。

圖2沉積物~水界面DO、pH、Eh和H2S濃度的剖面分布


沉積物~水界面H2S的垂向上則表現(xiàn)為隨深度先降低而后升高的趨勢(圖2d)。在3.5 mm深度附近H2S濃度降到最低,之后隨深度增加而逐漸升高,湖濱帶沉積物中H2S濃度明顯高于開敞湖區(qū),湖濱帶(L1)沉積物中H2S濃度峰值為12.6μmol/L,而開敞湖區(qū)(C2)H2S濃度峰值僅為2.5μmol/L.究其原因,由于硫酸鹽的還原是水生物環(huán)境中H2S產(chǎn)生的重要途徑,硫酸鹽還原菌利用硫酸根作為電子受體進行無氧呼吸作用產(chǎn)生H2S,研究表明,藍藻衰亡腐解過程促進了硫在沉積物中的累積,此外H2S是蛋白質在厭氧介質中分解的產(chǎn)物,而藻細胞中含有硫氨基酸,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一系列硫化合物,因而在厭氧沉積物中,藻類腐解的產(chǎn)物在H2S產(chǎn)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深度的增加,沉積物含水率和燒失量同樣呈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湖濱帶(L1和L2)沉積物含水率和燒失量均高于開敞湖區(qū)(C1和C2),開敞湖區(qū)表層15 cm以上沉積物含水率和燒失量較高,而后逐漸趨于穩(wěn)定(圖3)。究其原因,由于湖濱帶沉積物主要以藍藻碎屑和水草殘體淤積為主,而開敞湖區(qū)主要以懸浮泥沙為主,故導致湖濱帶沉積物燒失量遠高于開敞湖區(qū)。

圖3沉積物中含水率和燒失量的垂向變化